2025年10月28日下午四点半,河海学院在港航楼404成功举办了以“如何撰写和发表科研小论文”为主题的交流分享会。此次活动邀请到研究生代表曹湖沁、陈洲超、翟梓轩和邓楷贤,以及研究生辅导员兰艳萍出席。他们为同学们在优化学习方法、缓解科研压力及提升科研效率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策略,旨在助力研究生在学术道路上稳健前行。研究生会侯瑞轩担任主持人。

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同学们热情高涨。2023级水利硕士研究生翟梓轩,从论文写作、投稿经验和学业规划三部分来分享了他的研究生经验:强调科研制图的基本要求、示范制图常用软件、使用ChatGPT+Python一键出图+润色,并忠告“选刊先看影响因子和同类文章,返修就是编辑递来的第二次高考,认真改就能上岸”。

2023级水利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洲超,从如何选题、文献与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与实验和时间管理与工具四个角度出发,仔细讲解了自己的论文从无到有的过程,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多与导师沟通和拥有保持记录的习惯。

2023级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曹湖沁,从“研究者身份跃迁”视角系统梳理了科研全周期:用“主动探索”替代被动学习、用“团队协作”替代单打独斗、用“过程积累”替代结果导向。

2024级硕士研究生邓楷贤以“论文题目的迭代与升华”为切入点,生动演绎了学术表达从“工程报告”到“研究亮点”的蜕变过程。他以自身论文题目为例,直观展现了如何通过聚焦方法、突出创新、点明案例,让论文题目瞬间抓住审稿人眼球;并进一步分享了其在摘要撰写中,如何准确呈现“背景-方法-发现-讨论”的逻辑框架,确保研究成果清晰、完整地呈现。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围绕“如何确定合适的创新点”“论文被拒后的心态调整”等实际问题展开交流。师兄师姐们结合自身经历耐心解答:建议在确定创新点时,从文献空白和实际课题需求中寻找切入点;面对拒稿,要理性看待审稿意见,将其视为提升论文质量的重要机会。此外,师兄师姐们也鼓励大家善用Zotero等文献管理工具提升写作效率,并通过与导师、同门的积极沟通,不断优化论文逻辑与表达。

此次研究生经验交流分享会是河海学院助力学生科研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学院通过优秀研究生代表的经验传递,帮助同学们系统掌握论文写作方法、树立良好科研心态、提升学术发表能力。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训练与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学术成长平台,陪伴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踏实前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