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至9日,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环益乡企”实践服务团前往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真武场社区,以“绘绿色乡图”为主题,开展了生态调研与环保宣传活动。

图1 团队在古镇合照
7月8日,在当地负责人的引领下,团队成员前往真武古渡渡口进行实地考察。在河岸边驻足,目睹了清澈碧绿的流水,了解了当地生态治理的显著成效。通过对水体生态系统进行细致观察,系统学习了治理具体措施,了解到:在降雨期间,由于雨水与污水的混合液通过管网溢流至江河,可能会导致某些河段出现暂时性的水质超标问题;然而,由于溢流的量相对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若采取传统的大规模治理措施,将面临高昂的投入成本与相对有限的环境效益问题。

图2 环益乡企实践服务团成员驻足河畔
随后,团队成员前往真武场街道社区,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布局进行了初步了解,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居民们对环境保护和居住环境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期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此举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调研和环保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3 环益乡企实践服务团成员与负责人走访乡村
7月9日,团队重返支坪镇真武场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面向当地居民开展了环保知识宣讲,居民们专注聆听,现场氛围融洽。

图4 当地支坪镇真武场社区为老人开设生态课堂
宣讲活动圆满结束后,团队成员深入市井,与街坊邻里亲切交流,对环保意识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向居民们分发并详细解释了《居民绿色低碳行为规范十则》。在调研中发现,社区街道每隔一百米便设置了一组分类垃圾桶,这充分展示了基层管理部门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然而,通过实际调研也发现,尽管环保设施完备,青年群体普遍展现出较高的环保意识,并能自觉地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垃圾投放,但高年龄段居民在垃圾分类的实践上仍显不足,甚至对不同颜色垃圾桶所代表的垃圾类别存在认知模糊。

图5 当地团队成员走访沿街商铺
“碧水功澄天下澈,清流脉润沃乡兴。” 环益乡企实践服务团怀绿色初心,以实干为笔,在真武场书写生态担当。此番环保行动,清晰昭示:生态振兴并非单一的环境整治,而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持续推广的绿色征程。环保事业任重道远,仍有诸多环节亟待深耕。此次走访,团队不仅将 “少用一次性餐具”“资源循环利用” 等绿色生活方式送进千家万户,更以实用指导让环保理念真正融入社区日常。这一行程,既是对区域生态基底的深度洞察,也是以实际行动诠释河海人 “经世致用” 的精神内核,让青春力量在生态实践中闪光,为基层环保建设注入鲜活动能。

图6 团队在该村的綦江边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