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校主页
阅读新闻

赋能“心”骨干,护航“新”成长—我院新生心理委员培训会圆满举行

日期:2025年11月11日  作者:文:冉一鸿 图:王锦浠    复审:宋建尊    终审:刘君  点击量:[]   来源:学院心理辅导中心

为全面提升学院新生心理委员的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其在班级心理建设中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助力新生群体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我院于11月7日成功举行心理骨干换届培训会。培训会邀请宋建尊老师担任主讲 各班心理委员及学院心理辅导中心骨干参与培训。

一、 溯源初心:从“我”到“我们”的角色升华

培训伊始,宋老师以“我们为何在此”的开放式提问,引导大家回顾竞选心理委员的初衷。同学们踊跃分享,答案集中于“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希望结识更多朋友”等。宋老师指出,心理委员的角色远不止于此。结合大学生常见的 “宿舍关系摩擦”“学业内卷下的同伴压力”“网络社交活跃却线下孤独” 等现实困境,阐述了心理委员作为 “班级情绪观察员”和“人际关系润滑剂” 的核心价值。强调,一名合格的心理骨干,是实现从“我”到“我们”的关键纽带,其工作不仅能服务同学、拓展人际,更能在营造温暖、支持的班级氛围中实现自我成长。

二、 破解沟通密码:从“暴力”到“非暴力”的实战演练

在核心技能环节,宋老师直击大学生在沟通中的痛点,通过大量鲜活案例,生动解析了“暴力沟通”如何在不经意间破坏关系。例如,将“他最近没和我一起去食堂”的观察,演变为“他肯定是对我有意见”的道德批判;用“别人都能完成,你为什么不行”进行比较否定等。这些案例让骨干们深感共鸣,也意识到了日常沟通中可能存在的误区。


为此,宋老师重点讲解了“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一实用工具。带领大家进行现场反复演练:如何客观描述行为而非评价人格(观察);如何准确表达“我感到失落”而非指责“你让我失望”(感受);如何洞察感受背后渴望被尊重、被接纳的深层需要(需要);如何提出具体、正向的请求而非模糊的抱怨或强硬的要求(请求)。

三、 点燃团体动力:从“旁观”到“参与”的引领艺术

针对新生团体中常见的“沉默寡言”“参与度不高”“破冰困难”等问题,宋老师在团体辅导模块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宋老师通过系统梳理团体辅导的目标与功能,重点讲解了作为带领者,如何通过积极倾听、共情反馈和灵活提问来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指出,面对冷场,骨干们不应独自焦虑,而是要善于运用“头脑风暴”“小组竞赛”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抽象的话题转化为可参与的活动。对于如何设计一场成功的团辅活动,宋老师给出了“破冰-凝聚-探索-结束”的四步逻辑,并特别针对新生适应性主题,提供了如“大学生活平衡轮”“宿舍公约共创”“压力球制作与分享”等多个可直接操作的团辅方案思路,强调活动设计要“小切口、低门槛、深共鸣”。


与会心理骨干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不仅明确了自身职责,更掌握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对未来在班级中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他们必将成为一颗颗温暖“火种”,在各班点亮心理关怀的灯火,为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贡献坚实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