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校主页
阅读新闻

给排水系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成果交流研讨会

日期:2025年08月15日  作者:袁绍春    复审:孟彩侠    终审:汪承志  点击量:[]   来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

2025年8月8-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指导、教育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成果交流研讨会”在兰州交通大学大学成功举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伟光、副主任委员邓慧萍和张智、秘书长时文歆和梁恒,委员黄显怀、岳秀萍、李亚峰、冯萃敏、荣宏伟、孙井梅、黄天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首席策划王美玲等出席了会议。本次大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共有线下120余人和线上1700余人次参会。河海学院给排水系主任袁绍春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同济大学邓慧萍教授主持。教指委主任、教育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李伟光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精彩报告。李主任提出了新形势下专业建设的三个思路:一是在充满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双碳目标、新工科建设,有力推动了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变革,给排水专业必须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加快专业改革步伐;二是专业转型是行业技术革命的必然要求,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固本求新;三是把握专业发展新方位、推动专业建设新变革,以智慧化、低碳化重塑专业未来教育内容。

教指委副主任、教育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带头人张智教授在讲话中着重指出,给排水专业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要着力打造“共建共营、共享共长”的共同体。张教授强调,当前专业正从传统工程技术向智慧水务、生态治理拓展,通过核心课程集群化建设,既能夯实根基,又能拓展知识边界,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路径。

教指委秘书长、专业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梁恒教授和教指委秘书长、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时文歆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区域协同.多维共进.范式创新:给排水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与实践》《服务专业.共建共营.共享共长—给排水专业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进展报告》的报告,回顾和总结了两个虚拟教研室自2022年立项以来的建设历程、建设思路、建设路径、建设成效及差距,对共建优质资源、提高虚拟教研室活跃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共享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共享与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并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助力虚拟教研室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虚拟教研室综合影响力;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教研生态,开展“数字教师”等教学智能体建设,打造并遴选服务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智能体优秀案例虚拟教研室;建立融通教学资源、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的工作机制,鼓励探索实施人工智能赋能的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要以虚拟教研室的跨时空协同能力为纽带,创新教研培训模式与内容,建立线上线下结合、跨地域联通的教研社区,营造东中西部协同、可持续的教师教学发展氛围,提升教师教研培训活动质量。

教指委委员、专业虚拟教研室西北大区主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组负责人、太原理工大学岳秀萍教授作了“专业评估认证导向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报告,从专业评估认证标准和理念、制定面向产出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建立内部与外部评价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专业评估认证导向下对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

西安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分别介绍了跨校际毕业设计联合答辩、产教融合、国际化培养、名师团队、实践育人、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一流专业建设经验。兰州交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分别介绍了《水工程施工》《水力学》《泵与泵站》《海绵城市》等给排水专业课程建设的经验做法。会议期间,袁绍春老师与参会的教室代表和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新形势下给排水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定、一流课程建设、产教融合实践路径等。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国给排水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更凝聚了“协同育人、共创共享”的发展共识,对进一步推进两个虚拟教研室建设,实现资源高效共享与应用,加强区域间、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挑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