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学校主页
阅读新闻

河海学院举办《碳达峰与碳中和》前沿微课讲座之“双碳背景下的碳中和技术”

日期:2025年07月10日  作者:李耕    复审:孟彩侠    终审:汪承志  点击量:[]   来源:教学管理办公室

2025年06月17日,为助力师生深入理解双碳目标下的技术创新路径,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栋梁受邀赴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30301教室,开展 “双碳背景下的碳中和技术” 前沿微课讲座。本次活动由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主办,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江航运工程与智能航道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联合承办。

钟栋梁教授作为碳储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长期深耕非常规天然气开发、CO₂捕集及气体水合物应用技术领域。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发表SCI论文40余篇(含3篇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5件,在碳储领域的学术积累与工程实践经验备受业界认可。讲座中,他从国际视野切入双碳技术发展脉络,为师生呈现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盛宴。

本次讲座从四大维度展开深度剖析:一是全球气候治理与碳排放现状,系统梳理工业革命以来全球CO₂浓度变化趋势,结合IPCC 最新报告数据,阐释极端气候事件与碳排放的关联性,凸显碳中和目标的紧迫性。二是碳中和技术体系框架,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链条技术矩阵,对比分析能源替代、工业节能、建筑低碳等领域的技术成熟度与应用场景。第三是CO₂捕集技术突破,重点解析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及直接空气捕集(DAC)三大技术路线的原理差异与工程案例,如某燃煤电厂燃烧后捕集项目的吨碳捕集成本优化路径。最后是CO₂转化利用新方向,介绍CO₂制甲醇、合成燃料、构建新型碳材料等转化技术的前沿进展,特别强调矿化封存与新能源耦合的创新模式,为碳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本次讲座系统梳理了碳中和技术的发展脉络,为师生打开双碳研究的立体视角。随着我国“30・60”目标的深入推进,此类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将持续助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学术动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