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学校主页
阅读新闻

重庆交通大学“三学期制”系列报道:专家论道传新知 学子探微拓视野

日期:2025年06月30日  作者: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系    复审:孟彩侠    终审:汪承志  点击量:[]   来源:教学管理办公室

6月23日,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第三学期正式开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港航专业)开展前沿领域系列讲座,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水利工程的开发与保护、智慧港口三大主题,特邀行业专家深度开讲,为学子搭建贯通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桥梁,助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碳达峰碳中和:践行绿色使命,引领低碳转型

在碳达峰碳中和专场,专家详细剖析了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与实现路径。CO₂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导致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不仅使全球气温升高,还引发气候异常、粮食安全威胁、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亟须各国共同应对。

碳中和技术旨在通过吸收和移除大气中的CO₂抵消排放,实现净零碳排放。我国正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发展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倡导节能降耗,同时研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建立“1+N”政策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工业减排、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多领域碳达峰行动,并强化碳排放数据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以保障数据准确性,助力碳市场建设与运行。

水利工程的开发与保护:守护生命之源,平衡发展与生态

水利工程专场聚焦水资源的珍贵性与开发利用。我国早期的都江堰、汉渠等工程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经验。现代水利工程如三峡水库、白鹤滩水电站等大型项目,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例如,荆江河段的生态护坡工程采用了新型材料和结构,既稳定了河岸,又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长江上游的生态航道建设则通过优化航道设计、采用生态友好型疏浚方式,保护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了航运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智慧港口:拥抱数字浪潮,铸就高效绿色枢纽

智慧港口专场展示了前沿科技在港口领域的应用成果。全球港口行业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国外的新加坡港、鹿特丹港等在大数据分析、生产计划与管控一体化等方面走在前列;国内的烟台港、天津港等也积极应用自动混配控制系统等技术提升作业效率与精准度。

我国发布的系列政策文件为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大数据、物联网、5G、北斗等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构建了可视化、多维度、数据中台等技术支撑体系,实现了全流程管控、全域安全管理、设备智能化管理、绿色节能控制等业务目标。例如,山东日照港、天津港等通过建立数据中台,整合港口生产、物流、仓储等各类数据,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基于5G和北斗技术的创新应用,港口的车辆调度、设备监控、智能理货等业务实现了智能化升级,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与安全性,降低了运营成本与环境污染。

此次系列讲座内容丰富,不仅为港航专业学生们的第三学期带来了前沿领域的知识盛宴,还促进了学生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进行思考。今后,学院将继续围绕前沿领域举办更多高质量活动,助力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共绘绿色智慧未来蓝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