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港航系成功举办"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前沿微课讲座"。本次学术活动特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施文卿教授与南京师范大学董建玮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围绕海岸带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吸引全校百余名师生参与。

董建玮教授以"海岸带水-沙-污染物耦合交互机制"为题,构建了"陆海统筹-人海关系-应对策略"的三维研究框架。通过系统阐释有机碳在陆海交界面的分布特征,揭示泥沙浓度与性质对有机碳迁移的显著影响,并指出水沙比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她强调,当前环境治理已进入多圈层交互的新阶段,单一学科视角难以破解复合型污染难题,必须构建环境化学、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等多学科协同的治理体系。

施文卿教授结合太湖治理工程实践,分享了水环境研究的最新发现。尽管2024年太湖湖体水质实现30年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但仍然爆发蓝藻水华事件。通过长期数据追踪与模型分析,施教授指出水温上升、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及极端降雨频发等气候因素,可能通过改变水体分层结构与营养盐循环,成为蓝藻暴发的新诱因。在此基础上,他系统提出"源头控制-过程预警-应急处置"的全链条防控策略,重点推介机械打捞、改性粘土固化等技术创新,并呼吁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

此次微课通过"理论解析-案例实证-技术展示"的立体化教学,构建了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知识图谱。太湖治理工程的实证分析,使学生直观理解工程措施与生态效益的平衡之道;海岸带环境交互机制的揭秘,则为港航专业学子描绘出前沿研究的技术路线图。活动结尾,两位教授勉励学子立足流域系统思维,在环境保护、航道整治等领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