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动态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文化理念 学院徽标
  • 人才队伍
    队伍概况 教师信息 招贤纳士 博士后流动站 教师风采 校友风采
  • 研究生培养
    学科简介 导师队伍 培养环节 质量工程 学生活动
  • 本科生培养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 专业建设 学科竞赛 实验教学 实验安全
  • 教学系部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系 水利水电工程系 地质工程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合作交流 示范中心
  • 党群工作
    党委概况 组织机构 党建工作 党建联盟 双创工作 党校工作 工会工作
  • 媒体声音
  • 学生工作
    学工概况 规章制度 奖助评优 学生活动 心理健康 招生就业
  • 信息公告
    学术信息 公开信息 文件下载 党务公开 院务公开
  • 招生就业
    研究生招生 本科生招生
  • English
    About Us Contact us Department Education Research Faculty News & Events
河海学院
旧版 收藏 搜索
招生就业 论文评审 教学评估 导师简介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动态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文化理念
    • 学院徽标
  • 人才队伍
    • 队伍概况
    • 教师信息
    • 招贤纳士
    • 博士后流动站
    • 教师风采
    • 校友风采
  • 研究生培养
    • 学科简介
    • 导师队伍
    • 培养环节
    • 质量工程
    • 学生活动
  • 本科生培养
    • 专业设置
    • 培养方案
    • 教育教学
    • 实践活动
    • 专业建设
    • 学科竞赛
    • 实验教学
    • 实验安全
  • 教学系部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系
    • 水利水电工程系
    • 地质工程系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科研平台
    • 科研成果
    • 科研动态
    • 合作交流
    • 示范中心
  • 党群工作
    • 党委概况
    • 组织机构
    • 党建工作
    • 党建联盟
    • 双创工作
    • 党校工作
    • 工会工作
  • 媒体声音
  • 学生工作
    • 学工概况
    • 规章制度
    • 奖助评优
    • 学生活动
    • 心理健康
    • 招生就业
  • 信息公告
    • 学术信息
    • 公开信息
    • 文件下载
    • 党务公开
    • 院务公开
  • 招生就业
    • 研究生招生
    • 本科生招生
  • English
    • About Us
    • Contact us
    • Department
    • Education
    • Research
    • Faculty
    • News & Events
首页 科学研究 合作交流 正文

河海学院举办山区公路水运交通地质减灾学术报告会

作者:谢涛 发布时间:2025-01-02 10:19 浏览:次

2024年12月28日,受河海学院、山区公路水运交通地质减灾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邀请,国家杰青北京工业大学路德春教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总工程师刘东升教授、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徐峰研究员,在南岸校区明德楼408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非稳态环境下的岩土工程及分析方法”“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岩土工程技术探索与展望”“公路边坡病害侦查与应急监测技术应用”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付晓东研究员和河海学院党委书记叶四桥教授主持,近200名师生参加。

路德春教授全面梳理了土力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非稳态环境(如地震、降雨、温度变化等)条件下岩土的水、热、生、化等多物理作用耦合效应;针对多物理岩土工程问题,建立了非稳态环境下的多物理岩土工程分析理论模型,该模型创新性的解决了传统弹塑性力学势函数确定难题;总结了在复杂环境下岩土工程问题中的优化算法,最后结合岩土介质和混凝土材料的工程应用,分析岩土体在复杂环境下的力学规律。

刘东升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岩土工程涉及建筑物地基基础、边坡、挡土结构、堤坝、隧道、码头、填场等土工构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监测,几乎所有土木工程结构都与岩土体相关。分析了岩土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发展趋势,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创新性和融合性的内涵特征。以岩土工程信息化智能发展实例,展望了岩土工程产业的绿色、低碳、韧性高质量发展之路。

徐峰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基于无人机的公路地质灾害快速监测技术,该技术能够对边坡的变形和裂缝等进行实时监控,结合丰富的公路边坡实际监测案例,展示了智能监测装备及系统在西南地区公路边坡变形监测工作中的成效,并指出,监测数据能有效反映边坡的变形状况,及时提前发出预警信息,为撤出人员和重要物资争取了宝贵时间。

三位教授的精彩报告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为参会师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为地质减灾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专家简介:

路德春,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副理事长等,《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副主编/青年编委会主任,《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岩土工程学报》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岩土与城市地下工程领域的研究,主持承担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重点项目5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3项,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刘东升,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总工程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重庆市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筑BIM分会副会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报》编委。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地质灾害评估审查等工程项目90余项,主编了多部地灾防治科普作品,并在高校、机关和乡村基层传播地灾防治科普知识上百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主编并出版国性学术会议文集2部,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指导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8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0名。

徐峰,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博士(后),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Journal of Safety and Sustainability》《中外公路》青年编委;2013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师从岩土工程专家杨春和院士。主要从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灾变机理、防治技术及智能化管控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川渝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博士后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勘察设计奖10项。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科研平台
  • 科研成果
  • 科研动态
  • 合作交流
  • 示范中心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邮箱:hhxy@cqjtu.edu.cn 电话(Tel):(023)62652714

友情链接
河海在线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水电网中国水文化网中国环境资源网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