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学校主页
阅读新闻

【青春筑梦 实践先行 挺膺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 寻古邑梁山 访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日期:2024年07月10日  作者:图:刘静 胡珈豪 文:卢佳丽    复审:宋建尊    终审:刘君  点击量:[]   来源:河海学院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年7月10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通江达海·筑梦‘心’征程”志愿服务队前往梁平博物馆、梁平规划展览馆、三峡竹博园、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对梁平基本区情展开学习调研。

  深挖历史资源,走出传承保护新路子

“万石耕春”,领略梁平文化底蕴。梁平博物馆广泛采用文物展示、场景复原、3D 全息技术、多媒体放映等多种前沿技术,将梁平上千年的历史积淀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志愿者们有序参观了博物馆的三个展厅。


在“梁平春秋”展厅,感受悠悠历史。默默见证梁平农耕文化的《耕牛碑》庄重矗立,详细介绍梁平古山寨、古蜀道文化的实物模型引人入胜,娓娓诉说着梁平人民的勤劳智慧。雍正御赐铜鎏金佛像、明代《贝叶经》和清光绪三色圣旨等珍贵文物,凸显梁平双桂堂及相关文化的浓浓禅意。抗战时梁山机场到飞虎队训练基地的演变,以及与杨利伟的奇妙渊源,梁平机场的近现代历史得以清晰呈现。

在“梁平名人”展厅,触摸先辈光辉。绘制黑白太极图案的来知德,开创双桂堂的破山海明禅师,妙笔生花的晚清著名画家方炳南,别具一格的艺坛怪杰竹禅还有其他几十位梁平的杰出人士,他们的事迹如璀璨星辰闪耀光芒。

在“缤纷非遗”展厅,品味非遗艺术,绚丽多彩的木版年画、登峰造极的梁平造纸、“天下第一帘”的梁平竹帘、欢快激昂的癞子锣鼓剧、妙趣横生的梁平灯戏、栩栩如生的竹雕,每一项非遗艺术都通过惊艳的作品展示以及详尽的制作步骤,让志愿者们对梁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也为传承和弘扬梁平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延伸产业触角,开启生态文明新征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城市规划“产城景”融合。在梁平规划展览馆的主模型展区,城市模型映入眼帘,以立体的视角,让志愿者们可从上而下俯瞰梁平整体的布局和城市脉络,立体展现了田城交融的现代田园城市的美好蓝图。

坚持“全域治水·湿地润城”, 梁平因地制宜运用“小微湿地+”模式。双桂湖上,大规模荇菜群落繁衍孕育,荇菜茎形成一个庞大的立体生物网络,为水中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场所,吸引候鸟变留鸟,有力地推动湿地建设。以一株荇菜串联整个生态系统,梁平赋出乡村振兴“新诗经”。


“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在三峡竹博园得以贯彻落实。三峡竹博园坐拥全市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竹种质资源基因库,集中展示中国竹文化和竹工艺,重点展示梁平特有竹种、竹工艺及竹应用。古朴的“竹里馆”内,三大室内功能展区运用多媒体及声、光、电技术将生态美学与湿地文化有机融合。除实物、沙盘模型外,生态动画墙面更彰显了梁平自然生态特色。不仅增强了志愿者们对梁平特有竹帘文化的深刻印象,更强化了湿地保护意识及环保意识。

 加强数智赋能,迈出守正创新新步伐

AI智慧之眼,赋能双桂湖鸟类智能监测。AI监测识别智能系统对公园环境的实时监控、湖区鸟类的自动抓拍和智能识别,从而了解和掌握湿地鸟类的种群活动、栖息习性等情况,让湿地保护更方便、更智慧。志愿者们在观察中认识到科技助力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高了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更好地守护这片珍贵的湿地和栖息其中的鸟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通过此次调研,志愿者们了解梁平区的基本发展情况并意识到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时代延续发展的接力人、文化的传承人,将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