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学校主页
阅读新闻

【实践出真知,青春放光彩】溯唐宋丝路水脉,启“一带一路”新程

日期:2025年07月09日  作者:图:闫睿琪 文:卢佳丽 杨杰    复审:杨玺    终审:刘君  点击量:[]   来源:河海学院团委

2025年7月8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水韵扬帆,丝路‘职’梦”实践服务团满怀热忱地走进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探寻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密码、传承水文化精神的精彩之旅。

广州海事博物馆运用文物展示、场景复原、3D全息技术、多媒体放映等前沿技术,将唐宋百年海丝历史生动呈现。在讲解员引领下,同学们参观“七海扬帆专题展”,深入挖掘唐宋海上丝绸之路脉络,感受中国与世界贸易文化交融的辉煌。

舟行天下:技术革新铺就跨海通途

实践团成员驻足观赏展柜中一艘艘复原的古代海船模型,聆听讲解员还原宋代商船远航的壮阔图景:从广州港启程,满载瓷器、丝绸的商船经南海、印度洋,直抵波斯湾与东非海岸也带来了异域的珍宝和文化。

“中国采用的‘水密隔舱技术’,通过分隔船舱大大提升了航行的安全性,即使一舱受损,也不影响整体航行。”讲解员指着模型介绍道,“而阿拉伯的帆船缝合技术同样令人赞叹,他们用韧性木材与纤维油脂填塞木板缝隙,既经济又实用。”技术进步不仅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更让不同文明在风浪中相遇、交流。

瓷路飘香:器物承载文明对话

汉代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后,因安史之乱战乱阻断陆路,贸易重心逐渐转向海上。广州作为千年商都,自秦汉以来便是开放型港口城市,其税收数据在南宋时期位列全国前列。

展柜中的陶骆驼、琉璃盏,直观呈现了贸易路线的转移与文化交融。讲解员介绍,瓷器出口与香料进口构成了当时贸易的两大支柱。中国瓷器历史悠久,各窑口各具特色,广州西村窑的设立更是降低了运输成本。而波斯香料、琉璃等舶来品则深受皇室青睐。

千年商都: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昌盛,广州作为东方大港、“通海夷道”起点,自建城两千余年来始终保持对外开放,见证跨越“七海”的商贸与交流史。展区以图像和模型宋代广州港的盛景——珠江上商船云集,岸边货栈林立,阿拉伯商人、波斯僧侣与中原商贾摩肩接踵,共同书写了“市井十洲人”的繁荣图景恰是“融通世界”的生动注脚。

“丝绸之路”的概念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9世纪提出,而海上丝路不仅承载着货物往来,更成为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实践团成员参观发现,从南海神庙碑刻光孝遗迹、远渡重洋的香料,每一段历史都印证着广州“海纳百川”的丝路精神。

知行合一:青年担当赋能未来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结合专业所学,围绕港口规划、航运物流等议题展开讨论,思考如何将历史智慧转化为现代职业发展的动力。溯水寻脉到扬帆筑梦,青年学子们正以行动作答:循着唐宋丝路的水脉,传承爱水知水,上善若水”的智慧,在“一带一路”的新航程上勇担时代使命,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青春力量,让文明互鉴的浪潮,奔涌成更壮阔的时代碧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