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动态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文化理念 学院徽标
  • 人才队伍
    队伍概况 教师信息 招贤纳士 博士后流动站 教师风采 校友风采
  • 研究生培养
    学科简介 导师队伍 培养环节 质量工程 学生活动
  • 本科生培养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 专业建设 学科竞赛 实验教学 实验安全
  • 教学系部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系 水利水电工程系 地质工程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合作交流 示范中心
  • 党群工作
    党委概况 组织机构 党建联盟 党校工作 工会工作 双创工作
  • 党建工作
  • 媒体声音
  • 学生工作
    学工概况 规章制度 奖助评优 学生活动 心理健康 招生就业
  • 信息公告
    学院信息 公开信息 文件下载 党务公开 院务公开
  • 招生就业
    研究生招生 本科生招生
  • English
    About Us Contact us Department Education Research Faculty News & Events
河海学院
旧版 收藏 搜索
招生就业 论文评审 教学评估 导师简介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动态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文化理念
    • 学院徽标
  • 人才队伍
    • 队伍概况
    • 教师信息
    • 招贤纳士
    • 博士后流动站
    • 教师风采
    • 校友风采
  • 研究生培养
    • 学科简介
    • 导师队伍
    • 培养环节
    • 质量工程
    • 学生活动
  • 本科生培养
    • 专业设置
    • 培养方案
    • 教育教学
    • 实践活动
    • 专业建设
    • 学科竞赛
    • 实验教学
    • 实验安全
  • 教学系部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系
    • 水利水电工程系
    • 地质工程系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科研平台
    • 科研成果
    • 科研动态
    • 合作交流
    • 示范中心
  • 党群工作
    • 党委概况
    • 组织机构
    • 党建联盟
    • 党校工作
    • 工会工作
    • 双创工作
  • 党建工作
  • 媒体声音
  • 学生工作
    • 学工概况
    • 规章制度
    • 奖助评优
    • 学生活动
    • 心理健康
    • 招生就业
  • 信息公告
    • 学院信息
    • 公开信息
    • 文件下载
    • 党务公开
    • 院务公开
  • 招生就业
    • 研究生招生
    • 本科生招生
  • English
    • About Us
    • Contact us
    • Department
    • Education
    • Research
    • Faculty
    • News & Events
首页 人才队伍 教师风采 正文

静水流深 砥砺前行—重庆交通大学十佳教师:河海学院赵迪

作者:河海学院教学办 发布时间:2025-07-03 09:43 浏览:次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的水利水电实验室里,时常能看到一位步履从容的女教师。她叫赵迪,副教授,水利工程博士。十四载光阴,她如同一股静水流,在教书育人的河床上默默流淌,看似不惊,却蕴藏着深厚的力量。2025年6月30日,这份“静水流深”终汇聚成澎湃的力量,让她荣获重庆交通大学第十届“十佳教师(教学名师)”称号,再次印证了那份“砥砺前行”的执着与坚韧。

潜流涌动——从实践到讲台的深耕

赵迪老师的专业之路并非始于象牙塔,而是实践。泾河渭水边长大的她,对水有着执着的向往,高考志愿选择了与水利工程结缘的学校。本科时,她曾对未来的方向感到些许迷茫,像一条初入大江的小鱼,不知该随波逐流还是寻找自己的航道。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旁听了一场关于山区河流治理的讲座,行业专家描绘的景象—那些被洪水肆虐的村庄,那些日夜守护大坝的身影,那些通过科学计算就能改变水流方向的智慧—深深触动了她。那一刻,她仿佛听到了内心深处潜流的涌动,决定沉潜下来,在水利知识的海洋中积蓄力量。

  研究生阶段,她师从张宗亮院士,在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实习和学习的日子里,深度参与了举世瞩目的糯扎渡水电站工程项目。那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水利万物”的智慧,也让她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这段宝贵的实践经历,如同源头活水,滋养着她对水利工程的热爱,也为她后来的教学注入了坚实的实践力量。2011年,她硕士毕业来到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从实验师做起,一边工作一边深造读博,逐步成长为副教授。十四年的教学生涯,她主讲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等7门本硕课程,也坚持服务工程,主持设计、规划及咨询项目30余项,将工程现场的“潜流”经验,转化为课堂上的涓涓细流,润泽着学生的心田。

深潭映月——教学技术与艺术的探索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从技术上,赵迪苦练教学基本功,她把教学基本功分为3功21能,不管是教姿教态、语言语调、板书设计还是课件制作,都要求尽善尽美。她用清晰的逻辑,将复杂的水利原理用直观的图、表、动画呈现出来,让学生觉得工程知识也可以浅显易懂。她积极拥抱教学改革,出版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规划教材1部,主持教改课题9项,如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学因应措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探索,都体现了她一直紧跟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步伐。她还熟练运用在线教学平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在《水电站》这样实践性强的课程中,她会精心准备实验演示,甚至带着学生走进实验室,亲手操作模型,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知识。她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不仅是她从工程实践中得来的感悟,更是她教学中一以贯之的技术追求。

然而,技术只是基础,艺术才是点睛之笔。赵迪深谙此道,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课堂气氛灵活调整讲解节奏和方式。她巧妙地将复杂的工程知识,通过直观的教具、生动的实验、精彩的视频和常见的生活现象,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概念。她的课堂简洁明了,充满趣味,如同静水泛起的涟漪,总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们评价她:“赵老师总能把复杂的东西讲得简单明了。”更难得的是,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自己去寻找思路,去“深”入探究。许多学生反映,赵老师的课总能让人沉浸其中,仿佛在知识的深潭中看到了皎洁的明月,豁然开朗。她的努力也得到了认可,获得校、市、国家级教学竞赛奖3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如全国水利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学生评教也一直名列前茅。

深水行舟——科研之路的深耕细作

科研之路,如同在深水中行舟。这里没有风平浪静,只有潜藏的暗流和需要智慧去判断的水域。她将实验室视为另一个战场,在这里,面对复杂的水力学问题、结构安全评价等科研难题,她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像勘探队员一样,在数据的海洋里寻找规律,在模型的迷宫中探寻路径。她主持或深度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水工结构安全评估领域取得了扎实的研究成果。取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她的科研之路,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潜心钻研;没有浮华的追逐,只有对真理的执着探寻。

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的育人初心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沟通和生命的关怀。在学生眼中,赵老师既是严谨的学者,又是可亲的长辈,这种反差萌让她收获了一个充满爱意的称呼——“迪姐”。她记得住很多学生的名字和特点,也乐于倾听他们的困惑和烦恼。有学生因为学业压力过大而焦虑,她会耐心地与学生聊到深夜,分享自己当年的经历,引导他们调整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学生想考研深造却缺乏信心,她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分析目标院校和方向,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还有学生毕业后遇到职业瓶颈,也会第一时间想到向赵老师请教。她常说:“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看到学生成长成才,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组织专业相关的讲座和交流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能力。她不仅获得“重庆市教学新星奖”荣誉称号,指导的学生也多次获得省部级校级荣誉,如重庆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她的关爱,如同春雨,润物无声,让学生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赵老师的关爱不仅体现在指导学生方面,更延伸到了对更广阔教育生态的关注与建设之中。在学校,她被聘为重庆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项目式教学学术研究团队负责人。她积极为全校教师提供教学咨询服务,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助力更多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她的视野甚至延伸到了校外,经常受邀到其他高校指导教学改革,将自己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无私地分享给同行,为推动区域乃至更广范围内的教育创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奔流不息——痛并快乐着的坚守

十四年的坚守,并非一路坦途。作为女性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赵迪也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科研项目的压力、教学任务的繁重、实验工作的细致,常常让她感到疲惫;家庭的琐碎、孩子成长的牵挂,也曾让她在深夜辗转反侧。就在不久前,她经历了一场手术。术后恢复期间,本该好好休养的她,却做出了一个让同事和学生都为之动容的决定——挂着镇痛泵,继续工作。她一边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一边思考着如何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忱,令人动容。她说:“当时身体非常不舒服,但想到课程改革不能停,学生们等着上课,我就咬牙坚持了下来。”然而,正是这些“痛”,让她更加珍惜每一次“快乐”的瞬间——课堂上学生恍然大悟的眼神,实验成功时团队成员的欢呼,学生毕业时送上的鲜花和感谢信,科研成果得到应用时的欣慰……这些“快乐”,如同滔滔江水中的粼粼波光,虽有曲折,虽有险滩,却照亮了坚守的道路。她享受这份痛并快乐着的坚守,因为在其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重庆交通大学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她以水利工程为舟,以静水流深为桨,在科研的海洋里探索,在育人的园地里耕耘。荣获“十佳教师”称号,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相信,赵迪老师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静水流深,砥砺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为河海事业、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人才队伍

  • 队伍概况
  • 教师信息
  • 招贤纳士
  • 博士后流动站
  • 教师风采
  • 校友风采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邮箱:hhxy@cqjtu.edu.cn 电话(Tel):(023)62652714

友情链接
河海在线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水电网中国水文化网中国环境资源网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