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学校主页
阅读新闻

【师资队伍】

日期:2024年02月02日  作者:地质工程系    复审:王林峰    终审:吴莉  点击量:[]   来源:地质工程系

叶四桥,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交通运输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岩土工程分会副会长,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安全生产事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主讲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边坡工程》《地质灾害理论与防治》《工程地质》等课程。

王林峰,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交通大学第六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主要讲授《土力学》《边坡处置与灾害预警》和《环境地质学》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教改论文20余篇,专著5部,教材4部,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7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奖励2项。

谢涛,副系主任,博士,副教授,主讲《公路工程地质》等课程,主要从事灾害地质方面的研究。

阿比尔的,副系主任,博士,副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岩石冲击损伤力学、水利工程致灾机理及防护措施。主讲《地下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地下工程与结构》等课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隧道技术》等青年编委。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SCI/EI检索16篇,申请专利17项,公开出版、专著3部,指导学生获得市优秀毕业设计、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等奖项。

唐红梅,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理论与防治技术研究,获省部级科学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7项等多项奖励,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7 部。

王宗建,博士,教授。2008年取得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日本国立福井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日科研单位工作4年,2013至今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教授。主持并参与了多项海外科研和工程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共20余篇,积累了相当多的研究及实际工程经验。在加筋土挡墙、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问题以及岩土的防灾减灾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

赖勇,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工程岩土学》《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地基处理技术》《岩土锚固与边坡工程》。重庆市第四、五届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完成高边坡、基坑工程、危岩滑坡、软基处理设计等工程10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40余篇。

宋晨鹏,博士,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后,重庆交通大学青年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岩石力学、渗流力学及非常规地质资源开发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现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美国岩石力学学会会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多个国际学术期刊长期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

向灵芝,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风险判识、演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滑坡泥石流专委会委员,亚洲泥石流学会会员、重庆市安全生产事故研究会会员、重庆市土木学会港航分会会员。

林军志,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水运检测师,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港航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水利工程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岩土动力学及岩石混凝土材料声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主研并完成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4部,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曾彬,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岩土力学、地质工程、边坡工程、隧道工程及地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纵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

杨向阳,博士,副教授,1988年2月生,河海学院岩土与地质工程系。2012年本科毕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2015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获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构造变形、构造变形与地质灾害的研究。擅长聚焦于复杂构造带的叠加改造样式,解析构造变形的叠加次序,揭示构造带的形成过程,并探讨复杂构造变形对带内滑坡等灾害的影响。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项目等5项,在《Gondwana Research》《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Geological Journal》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李修磊,博士,副教授,毕业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岩土体工程性质、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教学科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7篇,SCI/EI检索18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先后主持了5项纵向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市博士后留渝基金),主持横向科研课题5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

傅翔,博士,副教授,长科院博后,重庆市建委、规自、水利专家(岩土/BIM),CSRME专委会委员。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等科研项目20项(数字建造5项),发表SCI13/EI12篇(一区4),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编标准3部。获得“首届全国水利行业BIM大赛银奖”等奖项8项。负责工程50余项,入选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研究方向装配结构与智能建造(BIM)、岩土力学与GIM、数字孪生与仿生修复。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等高校学者深度合作。

郑勇,男,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2年重庆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健康监测、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岩(土)石破裂机理与智能测试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38篇(一作或通讯SCI/EI论文3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荣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等6项。

韩亚峰,工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木水利工程灾变机理与防治技术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隧道锚传力机制及稳定性、港口结构状态智能监测预警、碍航礁石破礁机理与技术等。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SC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担任Elsevier、Springerlink等旗下多本期刊青年编委和审稿专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祝晓寅,讲师,主讲:工程地质、构造地质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地基处理;专长: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郑浩夫,博士,讲师,从事地质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沉积学、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

周鑫,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开放基金项目1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获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创新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岩石力学理论与数值分析、地质灾害评价、边坡稳定性评价。

李东,博士研究生,讲师,负责讲授本科《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地貌第四纪地质学》等理论课。负责《地质认识实习》等实践课程。

范玮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土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沈娜,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矿物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赵川,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土力学》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