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学校主页
阅读新闻

中国交通报:启智润心 育梦成光

日期:2024年09月12日  作者:河海学院    复审:李锐    终审:叶四桥  点击量:[]   来源:河海学院

 乐教爱生的“有心人”

——记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教授杨胜发


8月的一天,平陆运河青年枢纽船闸观测现场,一位身着短袖、头发花白的男子正就着榨菜吃开水泡饭,他是谁?

他,是可爱可敬的人民教师,是学生眼中的“大神”,是学生遇到困难会倾尽全力为其解决的“有心人”。

他,就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杨胜发。

亲切耐心为学生纾困解惑

初见杨老师,是在我初入大学参加的第一次学术讲座。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他,向我们详细地阐述河流动力学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应用,介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

彼时,满身稚气的我鼓起勇气,找杨老师了解水利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他点开PPT,耐心地用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向我介绍。我惊奇地发现,里面的观点都标注了引用的文献,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此刻在我心中具象化,也让我在心中埋下了扎根水利行业的种子。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我终于成功推免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杨老师的学生。

“各位神兽,今天下午两点在办公室召开组会。”这是杨老师在课题组群发给我们的通知。当“70后”撞上“00后”,一声“神兽”让我们和他的距离在轻松温暖的氛围中快速拉近。

组会上,大家热烈讨论平陆运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运主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项目,长江黄金水道航道治理与生态保护关键技术、乌江航运开发梯级枢纽建设技术等前沿科技的突破与创新。我急不可耐地询问他:“老师,我什么时候可以跟着做项目呀?”他却耐心地说:“你才博一,别着急,打牢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七十二变”实施个性化教学

“你在力学方面很有天赋,以后可以在这个领域深钻细研。”“我发现你是个怪才,这个领域现在研究的人比较少,可以深入做下去。”“基础差点、起点低点,没关系,我们一起想办法补起来。”……这是杨老师对我们每个学生给出的不同评价。

渐渐地,我发现,杨老师不仅拥有超强的科研能力,还像孙悟空一般拥有“火眼金睛”,能看透我们每个人的小心思,了解我们的脾气秉性。也正因如此,他对待我们每个人的“套路”犹如“七十二变”一般各不相同,却又都能精准挖掘到我们的长处,发挥我们的优势。

“你们只管全力考研,如果选不到合适的导师,我就来带你们!”这是杨老师在本科生座谈会上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出的回答。“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要给他们希望。”这是他的育人理念。

“老师,你为什么对学生这么好呀?”我忍不住问他,他回答,因为他的老师以前就是这么对他的。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传承教育家精神的意义。

如今的杨老师,担任着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职务,却依然初心不改,身体力行,奔走在教育和科研一线。执教30余年,他带领团队先后斩获多项教学成果奖,他的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有很多已成长为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我想,我已经遇到了我的大先生。

(作者系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水利工程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

关闭